奧林巴斯金相顯微鏡是材料科學、冶金工業和質檢領域進行顯微組織觀察與分析的高精度光學儀器。規范的操作流程不僅能獲得清晰、準確的顯微圖像,更是保護昂貴設備、確保研究成果可靠性的關鍵。掌握其使用方法是每一位金相工作者的必要技能。 
 
 
  一、使用前準備:光路校準與樣品安裝
  1.柯勒照明調整
  開啟光源后,切勿直接觀察。首先進行柯勒照明調整,這是獲得均勻照明的核心步驟:
  ①放置樣品,聚焦至清晰。
  ②縮小視場光闌,在視野中看到邊緣清晰的多邊形。
  ③調節聚光鏡升降旋鈕,使多邊形邊緣達到最銳利。
  ④調節聚光鏡對中螺絲,使多邊形圖像居于視野正中心。
  ⑤重新開大視場光闌至剛好超出視野范圍。
  此步驟能消除眩光,提升圖像對比度和均勻度。
  2.樣品正確放置
  將制備好的金相樣品(磨拋腐蝕后)待觀察面朝下平穩放置在載物臺上,用樣品夾固定穩妥,確保樣品表面與物鏡光軸垂直。
  二、觀察流程:從低倍到高倍
  1.物鏡切換與調焦
  遵循“從低倍到高倍”的觀察原則。先用5×或10×低倍物鏡進行初步定位和觀察,通過粗調焦旋鈕找到清晰像面。
  切換至高倍物鏡(如50×、100×)時,因奧林巴斯物鏡多為齊焦設計,通常只需微調細調焦旋鈕即可重新獲得清晰圖像。操作時務必注意觀察,防止物鏡壓到樣品。
  2.光闌與光源的調節
  ①孔徑光闌:調節聚光鏡中的孔徑光闌,控制成像分辨率和對比度。通常將其大小調節到物鏡孔徑的60%-80%,以獲得最佳分辨率和對比度的平衡。
  ②視場光闌:根據需要調整,在觀察時一般開至略大于視野,在拍照時則收縮至剛好與畫面同大,能有效減少雜散光,提升圖像質量。
  ③光源強度:通過電壓旋鈕或中性密度濾光片調節光強,使眼睛舒適且圖像細節豐富,避免過強光線導致白灼或眼疲勞。
  三、圖像采集與測量分析
  1.數碼圖像采集
  若連接了數碼攝像頭,在電腦軟件中可進行白平衡校正(使用空白區域)、圖像捕捉及保存。建議保存為無損格式(如TIFF)以保留所有原始數據,便于后續分析。
  2.顯微測量與分析
  奧林巴斯顯微鏡常配套圖像分析軟件(如OlympusStream)。可進行:
  ①標定:使用標準物鏡測微尺對不同倍數的物鏡進行標定,為測量提供尺度標準。
  ②測量:對晶粒度、孔隙率、相比例、涂層厚度等進行精確的定量金相分析。
  四、使用后維護與注意事項
  1.關機順序:先將光源亮度調至最小,再關閉電源開關,以延長燈泡壽命。
  2.鏡頭清潔:使用后用洗耳球吹凈物鏡、目鏡表面的浮塵。若有油污,需用專用鏡頭紙蘸取少量酒精和C?H?OC?H?混合液(7:3),從中心向外輕輕旋轉擦拭。嚴禁用手或其他布料直接擦拭。
  3.防潮防塵:蓋上防塵罩,將顯微鏡存放于干燥、潔凈的環境中,防止光學部件發霉。
  4.特別警示:使用100×油浸物鏡時,必須在樣品上滴加香柏油或專用浸油。使用后必須立即用鏡頭紙蘸取少量無水乙醇擦凈鏡頭和樣品上的油漬,否則干涸后極難清理并會損傷鏡頭。
  結語
  熟練操作奧林巴斯金相顯微鏡,是一項從宏觀準備到微觀觀察的系統性工程。嚴謹地執行從柯勒照明、分級觀察到精細維護的每一步,不僅是對精密儀器的尊重,更是確保微觀組織表征準確、科研數據可靠的基石。每一次清晰成像的背后,都是對細節的嚴格把控和對科學的敬畏之心。